新闻动态
NEWS
会议预告 | 法律大数据为保护未成年人支招
——大数据揭示未成年人涉网案件高发背后的诱因,专家研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已有7.72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为55.8%,其中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7.5%。网民中10-19 岁、10 岁以下群体占比分别为 19.6%、 3.3%,上网人群中未成年人将近四分之一。
伴随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原住民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之而来是未成年人涉网案件的高发。如何通过大数据和文本挖掘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发案特征和诱因进行揭示?如何群策群力,共同降低未成年人涉网案件的发案率和危害后果?
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滔搏运动联合组织的“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研讨会”将于6月1日举行,《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同期发布,并邀请相关法学专家学者献计献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和未成年人涉网案件预防问题。
报告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2014-2017年全国范围内、与未成年人和网络有关的刑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全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与网络相关的案例约占一成左右,而且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的高发地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涉及案件类型主要为侵财、涉毒、伤害、涉黄类案件;大部分案件都是未成年人作为犯罪主体出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被告人为男性、文化程度不高;未成年人作为被害人、犯罪对象的案例也各占四分之一左右;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中,共同犯罪比例较高,而且同时涉及数罪的情况也非常多见;从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处理结果来看,一般对未成年被告人从宽处罚,但对涉及未成年人被害人的案件一般都从重处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较大。 对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原因进行交互分析后发现,经常出入网吧、沉迷上网是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的两大诱因,其中网吧作为实体上网场所,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起到强烈的催化剂作用,在网吧中发生违法犯罪较为多见,而且网吧也是未成年被告人拉帮结伙、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场所。虽然我国立法已经严禁网吧等互联网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但从实践效果来看,突击检查、例行检查等传统的行政执法手段已经不能起到警戒、防火墙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发布场所,对犯罪行为的发生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法律保护。报告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 (具体由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滔搏运动合作执行) 数据支持: 滔搏运动(业界领先法律文本解析、数据挖掘企业)